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护生产正常进行。(6分)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4分) (2)历史背景同;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解析】 (1)由材料一中“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这一信息可知其目的是: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由材料二可归纳概括出其目的是保护自耕小农,抑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2)的回答要结合变法的相关知识作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历史背景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因处理西北战事的产生,进而辅助皇帝全面处理全国政务的机构是

A. 内阁

B. 政事堂

C. 军机处

D. 尚书省

 

查看答案

自嘉庆至万历初,内阁势力大盛,在同六部的权利之争中占了上风,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这一变化表明

A. 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 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D. 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查看答案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郡,与都省互为表里”材料记载的政治制度开始实行于

A. 秦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载:公元前127年,皇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据此判断,当时地方行政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

 

查看答案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 设立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C.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D. 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