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该段材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
A. 洋务运动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抗日战争
D. 五四运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到:在那动乱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的回答是
A. 罗曼诺夫王朝
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工兵代表苏维埃
D. 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俄国二月革命的成功
③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④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种:
模式 | 将中国近代史看作 |
①“冲击—反应”模式 | 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历史 |
②“侵略—革命”模式 | 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起而反抗的革命史 |
③“早期启蒙”模式 | 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具有近代人文主义性质的启蒙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
其中话语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的是
A. ①和③
B. ①和②
C. ②和③
D. ①和②③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这段话的最确切最完整含义是
A. 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
B. 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
C. 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
D. 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