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荊公(王安石)乘胜…….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1)冗兵、冗官、冗费。 (2)“积贫”: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积弱”: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是用。 (4)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 看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 【解析】 试题(1)根据所学知识,宋朝建国后,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集中了军权和行政权。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诸如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进而形成“积弱”和“积贫”局面。 (2)在王安石看来,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农民之所以贫困和不能从事生产,一方面由于官僚富豪兼并了大量土地,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因此,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即改变积贫的办法 ,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节流。而割除军队中的弊端是强军即改变积弱的办法。理解这些对应相关内容即可回答。 (3)变法面临着旧势力的反对,选人用人是变法能否推行的关键是因素,为此王安石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根据课本内容采取的措施有:第一,改革科举制度,培养实用的人才。第二,改革学校制度,把思想统一到变法的轨道上来,同时造就改革派人才。 (4)根据材料信息“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可以分析对于变法材料三是否定的态度。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分析其积极作用。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如果再加进其消极影响的分析就比较完美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 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思想

B. 发展社会经济

C. 推动政治改革

D. 促进思想启蒙

 

查看答案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 不敢触犯封建制度    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 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 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A. 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 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

C. 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

D. 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

 

查看答案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 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 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 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