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旋,省括即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旋,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术,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行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下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

(1)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慨,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 评价:变法以救亡为目的,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挽救腐败的清王朝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 依据:①日俄变法取得成功②中国风气未开、君权强大。 (3)原因;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维新派脱离群众,变法失去人民支持;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改革过程中应对危机的措施失当等等。(答对其中4点即得满分) 【解析】 试题 (1)针对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人民不满情绪高涨,由材料“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乱机遍伏…”,可见康有为上书的主要意图是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评价要一分为二,既要肯定变法以救亡是进步的爱国思想,又要指出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反映了资产 阶级的局限性。 (2)由材料“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惟中国风气未开”,可见康有为主张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理由结合所学,可知日俄变法取得成功但中国风气未开。 (3)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的原因,可以从维新派阶级局限性,脱离人民群众、顽固势力强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方面作答。可以答为: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维新派脱离群众,变法失去人民支持;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荊公(王安石)乘胜…….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 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思想

B. 发展社会经济

C. 推动政治改革

D. 促进思想启蒙

 

查看答案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 不敢触犯封建制度    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 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 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A. 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 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

C. 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

D. 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