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朝时梁武帝大力崇佛,发动并组织高僧及王公贵族对范缜的《神灭论》进行大规模批判,...

南朝时梁武帝大力崇佛,发动并组织高僧及王公贵族对范缜的《神灭论》进行大规模批判,并最终取胜。不过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这一结果

A. 消弭了政治与学术之间的矛盾

B. 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

C. 有利于三教并行政策的推行

D. 压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

 

C 【解析】 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起,但另一方面批判佛教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出现了,佛教和儒家思想都存在,为后来三教并行的政策推行创造了条件。故选C。材料讲的是信仰佛教和反对者的论战,说明政治和学术的矛盾是存在的,故不能说消除政治和学术的矛盾,A错误。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B。从材料看是高僧、王公和范镇的大规模论战,说明思想自由发展,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主卖官爵,臣卖智力”,一旦被任命为官吏,即可享受俸禄,官吏领取俸禄大多为实物,以石、钟等单位计算。而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李悝计算魏国农民的收入和支出,其中衣着费用是以货币计算的。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 农民负担较为沉重

B. 小农经济高度繁荣

C. 自然经济尚未确立

D. 商品货币关系得到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旋,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术,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行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下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

(1)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慨,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荊公(王安石)乘胜…….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 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思想

B. 发展社会经济

C. 推动政治改革

D. 促进思想启蒙

 

查看答案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 不敢触犯封建制度    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 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