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耕犁达到完善阶段的标志是
A. 耦犁的出现
B. 代田法的出现
C. 曲辕犁的出现
D. 耕耙技术的出现
材料 房玄龄(579-648年),齐州临淄人。房玄龄与唐太宗论治时,谈及了隋朝名相高颎的公平正直,他说“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故《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这话正好与唐太宗的想法不谋而合,唐大宗高高兴地说:“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行也?”房玄龄的这一吏治思想,对贞观时期的史治清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选举官吏的问题上,房玄龄忠实地贯彻了唐太宗“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这一思想,大力简政,并省官吏,“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房玄龄精减官吏的做法,对经隋末大乱、人口锐减的唐初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房玄龄对吏治问题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房玄龄精减官吏的意义。
材料 1941年12月8日,中国政府召集特别会议,决定对国际战局之方针:太平洋反侵略各国应立即成立正式联盟,由美国领导,并推举同盟联军总司令求美、英、苏同中国一致,对德、意、日宣战;联盟各国应相互约定,在太平洋战争胜利结束以前,不对日单独媾和。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蒋介石还分别照会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建议由中、美、英、苏、荷五国订立联盟作战计划,由美国领导执行。罗斯福16日复电,主张在重庆召集联合军事会议,即反轴心各国组织由中、美、英、苏、荷诸国代表参加的军事会议。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侵略之26国,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对轴心国共同行动的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规定:加盟诸国保证运用其军事与经济之全部资源对抗法西斯国家,并且不与敌国缔结单独之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在倡导与组建反法西斯联盟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的影响。
材料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国家教育部的推动下,开展大规模的高校合并及合作办学,建立起一批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到2002年,先后有708所高校合并组建为302所综合性的高校;有317所高校开展了校际合作办学,形成了227个合作办学实体。同时,教育部还进行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不断拓宽专业口径,调整专业目录,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已由1998年的504种削减到249种。我国高校文、理、工、农、医分校和学科单一及专业狭窄的状况已有所改善。
——摘编自李建强等《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列出的是1776~1871年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史实。
年代 | 事件 | 年代 | 事件 |
1776 | 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 1851 | 伦敦举办世界博览会 |
1785 | 瓦特改良蒸汽机 | 1851—1864 | 太平天国运动 |
1789—1794 | 法国大革命 | 1857—1859 | 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
1810 | 柏林大学创办 | 1859 |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
1825 | 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建成 | 1861 | 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 |
1810—1826 | 拉丁美洲殖民她独立运动 | 1861 | 洋务运动兴起 |
1832 | 芙国议会改革 | 1861—1865 | 美国南北战争 |
1836—1848 | 英国宪章运动 | 1868 |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
1848 | 《共产党宣言》发表 | 1871 | 巴黎公社革命 |
——摘鳊自姜德昌、向子祥《世界通史纲要(近代部分)》
据表中所列重要史实,归纳出其中一种历史进步潮流,并概述和评价该潮流。(要求:明确写出所归纳的历史潮流,对历史潮流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对外关系大都通过海路。宋代发展海外关系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贸易。北宋初期,宋太宗派遣宦官八人,分四路“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宋代在京城设置“榷署”,作为中央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并在广州、明州(宁波)杭州、泉州等港口均设置市舶司,以“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北宋仁宗时期,市舶收入已达五十三万贯,英宗时更增至六十三万贯。1146年,南宋高宗在谕旨中强调:“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
——编自何茂春《中国外交通史》
材料二 1757年,乾隆帝获悉英国商船近年来纷纷舍弃广州,前往浙江贸易,派遣浙江巡抚杨廷璋查办。之后闽浙总督杨应琚奏称:“粤省现有洋行二十六家,遇有番人贸易,无不力图招致,办理维谨,并无嫌隙。惟番商希图避重就轻,收泊宁波,就近贸易,便益良多。若不设法限制,势必渐皆舍粤赴浙。再四筹度,不便听其两者贸易。”帝深以为然。12月20日,乾隆正式降旨定广州单口通商,谕称:“嗣后口岸定于广东,不得再赴浙省。此于粤民生计,并赣、韶等关均有裨益,而浙省海防亦得肃清。“广州单口通商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南京条约》签订才告结束。
——摘编自李文海主编《清史编年》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至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69756.23亿美元,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加速回暖的重要力量。五年来,我国和沿线国家一道,在港口、铁路、公路、电力、航空、通信等领城开展了大量合作。我国港口已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航线联系;开设了中欧铁路班列,其线路分布在德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兰、白俄罗斯等国家,至2018年8月底,开行数量突破10000列;并与“一带一路“沿线62国签订双边政府民间航空运输协定。
——摘编自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清两代海上对外贸易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实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比较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和今天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