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周初年,周王室基于当时邦国林立的现状,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了“天下—国—家”这样一...

西周初年,周王室基于当时邦国林立的现状,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了“天下—国—家”这样一种社会治理结构和国家权力配置结构。这说明

A. 中央对基层的管理直接化

B. 周天子至上地位得以确保

C. 家天下统治的正式建立

D. 分封制起到了政治整合作用

 

D 【解析】 根据材料“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了“天下—国—家”这样一种社会治理结构和国家权力配置结构”可知体现的是分封制起到了政治整合作用,D选项符合题意。中央直接管理基层是郡县制,A选项排除。周天子至上地位得以确保与材料主旨不符,B选项排除。家天下统治的正式建立是夏朝,C选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

17—18世纪

来华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人,除了传教以外,将传教与传播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主要有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物理学、火器制造等。

在欧洲掀起了研究中国的热潮,伏尔泰、莱布尼茨等人都饶有兴趣地研究中国文化。莱布尼茨说:“我们从前谁也不信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美、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给我们一大觉醒。”

 

 

——摘编自冯天瑜著《中华开放史》等

(1)材料一中两个时期文化传播的方向有何不同?分析这些文化传播对中国和欧洲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近代译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中日战争后

大同译书局、译书出版社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即《论法的精神》)

 

 

(2)概括材料二中两个时期译书的各自特点,试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三  1881年,西方史学界“泰斗”、德国史学家兰克出版了《世界史》一书,这是一部典型的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著作。此书风行一时,影响甚广……

材料四  但我看,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合,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3)材料三、四中两位史学家的史观有何不同,你如何理解罗荣渠的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有关世界经济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1)举一例说明13、14世纪“世界贸易网”的形成。指出13至19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分析16世纪欧洲“处境开始改善”的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2)材料二中“真正的世界经济”指什么?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与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关系。

材料三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33年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年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44年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贸总协定签署

1956年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世界经济的重大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受哪些重大事件或现象的影响。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因此,各国既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也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另外,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图16年,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措施。

——《中外历史纲要》

(4)材料四对“经济全球化”做了怎样的评析。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政治文明的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两处图文各反映了什么政治局面,分析它们对秦朝、唐朝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

(2)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二中“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内涵,分析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

材料三  二点即乘车赴中南海怀仁堂,开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次大会。最要者为通过《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及选举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全体委员……及全体代表由车运至天安门外之广场上,为过去反抗帝国主义、封建魔王而殉难之志士以及解放军之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1949年9月30日)

——节选自《竺可桢日记》

(3)材料三中记载的会议体现了哪些精神?评价这次会议的影响。

材料四  三点至怀仁堂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日通过国家大宪章,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所以外国记者亦特多……票写好后分为八组,十个票箱投票。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周总理主席,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1954年9月20日)

——节选自《竺可桢日记》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治的发展,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聚会,会后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灭亡。同时,也是人类打破画地为牢的陋习、消除意识形态差距、共同承担起道义和责任的先例。这一“历史性的聚会”是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查看答案

下图中划线的城市在新时期被开辟为沿海开放城市,推动它们开放的有利因素是

 

A. 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设立

B.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

C.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 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