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D 【解析】 试题根据材料中书省谴责各地区官府,对于职务范围内的事物不自行及时解决,而是全部上报中书省,这就是要求地方必须做到“高效行政”;但同时又强调了,一部分重要事务必须上报,由中央作出决定,体现中央集权,D正确;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与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ABC。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皇帝仁宗指出: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明朝实行这一办法的主要目的是

A. 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B. 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交流

C. 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D. 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查看答案

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此变化说明

A. 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

B. 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

C. 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

D. 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

 

查看答案

宋朝时人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张载也说:“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此现象表明,在宋代

A. 贵族政治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B. 科举制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C. 社会变革助推社会阶层流动

D. 从政不问出身成为社会共识

 

查看答案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

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

B. 限制了皇权滥用

C. 降低了行政效率

D. 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

 

查看答案

元朝时期,皇帝实行“慎择宰相,委任责成”,“如欲赏一人,则当询诸省台……如欲罚一人,亦当询诸省台”,“今天下之事归于中书,中书之务统于宰相”。这反映出元朝时期

A. 皇帝的政务负担减轻

B. 宰相职权走向独立化

C. 行省体制的日趋完善

D. 国家的行政效率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