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
A. 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B. 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
C. 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
D. 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
《第--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固然是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变革的一大特色,…但此民族主义决非排他性的、狭隘的,而是建立在中国人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是中国重新定位自己及世界之思考的结晶。”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已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B. 能与各战胜国平等分享胜利果实
C. 力图树立全新与平等的国家形象
D. 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国际形势
1899年,美国向各国提出有关中国的“门户开放”照会,主要内容是: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这一政策
A. 保障了美国对华侵略取得优势地位
B. 必然得到列强比较广泛的赞同支持
C. 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
D. 扩大了美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
奥国报纸载:“近日中国北方之事,实因欧洲各国往往无理干预,且有意蚕食中国疆土……以脱去洋人制压之痛哉。”……中国民众的抗争乃是“民族精神的觉醒”,“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尊严”。据此,“中国北方之事”发生后,列强在华攫取的权益是
A. 迫使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B.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
C. 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
D. 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865年,英国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了一段500米长的铁路,想试探一下中国人是否能接受现代交通。但京城却谣言四起,疯传铁路会破坏龙脉,惊扰山川神灵,于是步军统领下令将其强行拆除。材料反映了
A. 中国人封建迷信思想十分严重
B. 爱国人士借机收回路矿权益
C. 长期封闭使中国官民愚昧无知
D. 中国军民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1860年《北京条约》取消了之前对传教活动只限于五口的限制,对此美国教会传教史专家拉托勒特指出,1858年和1860年的条约使传教士和中国基督教徒的地位起到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这表明
A. 中国逐步接受宗教信仰自由原则
B. 基督教成为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
C. 传教士和基督徒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D. 基督教在华传播得到了政策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