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定鼎以来,直至咸丰初年,各省督抚满人居十之六七。自洪(秀全)杨(秀清)倡乱,天下分崩,……乃变计汰满用汉。……当同治八、九年间,十八省督抚提镇,为湘、淮功臣占其大半”。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A. 冲击了清朝旧有的统治结构
B. 激发了汉族官员的排满浪潮
C. 加速了清政府内部政治分裂
D. 迫使清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
据统计,经过1941—1942年的大生产运动,到1942年底,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民学各部门经费自给率已达到一半以上,资产积蓄达5亿元左右,取之于己的部分已超过取之于民的部分。这一成就
A. 充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性质
B.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 有利于解决敌后战场的物质困难
D. 扩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规模
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这一措施的实施
A. 改变了农村原有土地制度
B. 彰显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
C. 纠正了王明“左”倾路线
D. 有利于各阶层的抗日联合
1939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在衡山开班,叶剑英为副主任。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这体现出国民党
A. 正为战略反攻做最后准备
B. 已彻底放弃片面抗战方针
C. 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
D. 对中共抗战的认同与合作
从1938年至1941年,日本占领当局在蒙疆地区设立的日资公司达73个,主要有“蒙疆畜产股份有限公司”、“大青山炭矿股份有限公司”等。日本设立这些公司旨在
A. 掠夺国统区财富
B. 以战养战
C. 封锁抗日根据地
D. 以华制华
平津失守后,蒋介石曾对下令“应战”的决策颇有悔意。他在日记中写道:“楼寇随手而得平津,殊出意料之外”。对日外交似过于强硬,“如当时密允宋哲元准楼筑津石路,则至少可有一年时间展缓准备,亦较完密。此则余对于外交政策,一惟舆论是从,而疏于远虑,自乱大谋之过也”。这表明
A. 平津失守完全可以避免
B. 国民政府坚持对日妥协
C. 国民政府反思备战政策
D. 民众舆论干扰抗战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