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这段话的主旨是
A. 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B. 太平天国运动未对中国近代化产生实质性作用
C. “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 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份纲领性文件,一份是《太平诏书》,一份是《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是一个进步的农民革命纲领”。这一纲领
A. 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B. 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 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诉求
D. 标志着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清初定鼎以来,直至咸丰初年,各省督抚满人居十之六七。自洪(秀全)杨(秀清)倡乱,天下分崩,……乃变计汰满用汉。……当同治八、九年间,十八省督抚提镇,为湘、淮功臣占其大半”。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A. 冲击了清朝旧有的统治结构
B. 激发了汉族官员的排满浪潮
C. 加速了清政府内部政治分裂
D. 迫使清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
据统计,经过1941—1942年的大生产运动,到1942年底,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民学各部门经费自给率已达到一半以上,资产积蓄达5亿元左右,取之于己的部分已超过取之于民的部分。这一成就
A. 充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性质
B.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 有利于解决敌后战场的物质困难
D. 扩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规模
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这一措施的实施
A. 改变了农村原有土地制度
B. 彰显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
C. 纠正了王明“左”倾路线
D. 有利于各阶层的抗日联合
1939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在衡山开班,叶剑英为副主任。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这体现出国民党
A. 正为战略反攻做最后准备
B. 已彻底放弃片面抗战方针
C. 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
D. 对中共抗战的认同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