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卫生防疫行为虽然在理论和立法上,仍属于以“爱民”相标榜的国家和地方官府的职责范围,但由于他们大都并不直接关乎钱粮与社会稳定这样的大事所以显然不是国家和政府施政重点。官府举办与否,完全视当政者的道德责任感和行政能力、地方乡贤力量的活跃程度以及地方财力等多种因素随机而定,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所以,民间社会力量相对活跃的江南地区,特别是在苏杭等中心城市,这类事业往往有社会力量主动承担,而由地方政府给予名义和法理上的支持。但由于缺乏经常性保障,以及必要的管理、监督,故而也必然不可能使其实现制度化、经常化和普遍化。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的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卫生防疫的特点和成因。
《天朝田亩制度》对乡官选官制度作了规定,“凡天下每岁一举,以补诸官之缺”,“凡天下诸官,三年一升贬,以示天朝之公”。这表明太平天国
A. 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寻求出路
B. 政权具有明显的专制化色彩
C. 乡官选官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D. 政府官员选举范围日益广泛
美国人马士曾这样形容鸦片战争的起因:“对华开战,不过是因为‘休斯女士号’案中被绞杀的炮手、三跪九叩及棉花。”这一观点
A. 抹杀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 看到了英国侵华的本质
C. 认为英国应负主要责任
D. 为美国侵华提供了参考
下面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一)“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
——出自刘家港天妃宫《通番事迹碑》
(二)“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
——出自《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三)“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三宝太监……踪迹建文。”
——出自《明书》
(四)“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
——出自《明史》
A.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
B. 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
C. 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D. 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
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A. 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C. 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 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题文)周代分封制是“本大而末小”,“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以构成“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等君臣隶属关系。据材料可知
A. 周代国家地方自治政权普遍建立
B. 王权至上、强本弱末是根本原则
C. 分封地域覆盖了中华民族发祥地
D. 受封诸侯有“以供王职”等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