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 格物致知
B. 人性本善
C. 心即理也
D. 致良知
苏格拉底认为“‘为善至乐’,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所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所谓“仁”就是“仁者爱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B. 都符合统治阶级治国的现实需要
C. 所持道德观与价值观完全相反
D. 两者的思想后来都成为正统思想
《全球通史》对诸子百家中某学派的观点有如下描述:“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主张属于这一学派的是
A. 治之经,礼与刑
B.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 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
D. 闻在宥(意为“宽容”)天下,不闻治天下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卫生防疫行为虽然在理论和立法上,仍属于以“爱民”相标榜的国家和地方官府的职责范围,但由于他们大都并不直接关乎钱粮与社会稳定这样的大事所以显然不是国家和政府施政重点。官府举办与否,完全视当政者的道德责任感和行政能力、地方乡贤力量的活跃程度以及地方财力等多种因素随机而定,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所以,民间社会力量相对活跃的江南地区,特别是在苏杭等中心城市,这类事业往往有社会力量主动承担,而由地方政府给予名义和法理上的支持。但由于缺乏经常性保障,以及必要的管理、监督,故而也必然不可能使其实现制度化、经常化和普遍化。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的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卫生防疫的特点和成因。
《天朝田亩制度》对乡官选官制度作了规定,“凡天下每岁一举,以补诸官之缺”,“凡天下诸官,三年一升贬,以示天朝之公”。这表明太平天国
A. 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寻求出路
B. 政权具有明显的专制化色彩
C. 乡官选官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D. 政府官员选举范围日益广泛
美国人马士曾这样形容鸦片战争的起因:“对华开战,不过是因为‘休斯女士号’案中被绞杀的炮手、三跪九叩及棉花。”这一观点
A. 抹杀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 看到了英国侵华的本质
C. 认为英国应负主要责任
D. 为美国侵华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