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我国疆域辽阔,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逮克殷践奄...

我国疆域辽阔,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汉兴,把秦郡划小,将一郡分成数郡。汉武帝时,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十三个监察区,监察地方高级官员。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授予监察区长官州牧兵权、财权和政权,州变成了郡以上的一级政区,州牧渐成割据独立之势。坚持二级制政区是统治者的愿望,所以隋统一后,撤销郡级政区,重新简化为州县两级。唐承隋设两级政区,但安史之乱以后,作为监察区的道和藩镇结合,又形成州以上的一级政区。

材料四  为避免重蹈前代覆辙,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但同样陷入管理幅度太大的困难。为此,宋代统治者设置了高层政区——路,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把路虚化。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宋代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行政区域。元明清三代都是国土广袤的大帝国,只能采用多级制的地方政府,如元代就形成了最多达五级的行政区划,但结果仍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自宋以后,古代中国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居正之制度”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与材料一所述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秦朝相比西汉地方行政区划有哪些变化?

(4)据材料四,指出宋代行政区划的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1)制度:分封制。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或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疆域。 (2)措施:(全面)推行郡县制。进步性: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3)措施:增加郡政区数量;分封诸侯王,郡国并行;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监察区(或州变成郡以上的行政区)。 (4)创新:虚化高层政区;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 原因: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实权:中央政府牢牢控制行省权力(行省长官由中央派出)。 (5)认识:(古代对地方的管理越来越强化,中央集权的加强)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把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解析】 (1)制度:根据材料一“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可以判断出是分封制。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统治疆域。 (2)措施:根据材料二“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可知是郡县制。进步性: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郡县制比分封制的进步性可以从中央集权的加强,地域取代血缘关系、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方面回答。 (3)据材料三“把秦郡划小,将一郡分成数郡”可知是增加了郡的数量;“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十三个监察区,监察地方高级官员” 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监察区;另外根据所学知识汉初实行分封诸侯王,郡国并行制。 (4)创新:根据材料“宋代统治者设置了高层政区路,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把路虚化。”可知宋朝创新虚化高层政区。根据材料“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宋代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行政区域”可知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能够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行省拥有较大的权力,另外一个是中央政府拥有绝对的权力。 (5)根据所学知识,对地方的管理,体现的是古代政治制度的两个矛盾,其中一个就是的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地方权力的逐渐缩小。同时从材料看任何一个朝代基本上都对上一个朝代的制度进行继承的同时不断加以完善,成为最适应自己需要的政权形式。即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把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维新变法

D. 颠覆孔孟学说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天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

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查看答案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制思想界。这主要指的是梁启超宣传了 ( )

A. 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 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 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 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查看答案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查看答案

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 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 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 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 进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