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清代前期汉口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除了食盐仍为大宗贩运商品外,山陕的木材、皮毛,江汉平原的棉花、布匹,湖南、鄂南的茶叶、粮食等,都经由长江和汉水汇集汉口。这反映出当时
A. 国内经济区域的互补性
B. 南方交通比北方更便捷
C.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D. 跨区域长途贩运的发达
1965年,考古学家在河南荥阳发现汉代冶铁遗址,该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00米,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同时期的冶铁遗址,1万平方米以上即已足称可观。据此可推知,汉代
A. 冶铁业采用炒钢技术
B. 冶铁业规模宏大
C. 私人冶铁业遭到禁止
D. 河南是冶铁中心
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盐铁官营”政策,把盐和铁两样生活必需品纳入国家垄断经营的名录。该政策
A. 妨碍了传统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B. 促进了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
C. 可发挥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
D. 激化了官府与匠户之间的矛盾
宋代以后,长江流域的学校教育兴旺发达,尤其是东南地区的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具有明显的示范和表率作用。这说明
A. 政治中心已迁移至南方
B. 封建国家政府忽视北方教育
C. 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下面是唐朝不同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地域分布统计表。据此表可知,唐朝
时期 | 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分布 |
前期(618〜714年) | 黄河中下游共46项,南方地区共19项 |
中期(715〜850年) | 江淮地区的淮南道和江南道共25项 |
后期(851〜907年) | 北方共5项,江南道共19项 |
A. 农田水利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B. 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C. 农业生产格局日益发生变化
D. 农业生产专业化加强
自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经过了长期的战乱,人口凋敝,土地荒芜现象十分严重。公元4奶85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在土广民稀之处,官府可以把土地借给百姓耕种;地狭之处,可让百姓迁徙到地广之处,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准“避劳就逸”。据此可知,北魏政府
A. 已认识到人地矛盾突出
B. 积极推广传播农耕经验
C. 意在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D. 赞许百姓自发开垦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