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战国者,古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也。侯分土,各自为政,而皆以放恣渔猎之情,听耕战刑名殃民之说。”洋务派人物李鸿章说:"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胥:皆,都)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据网络材料整理

材料二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的变革时代。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习近平二O一九年新年贺词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大变革"和清末大变局”的突出表现,并分别指出两次”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洲发生了哪些历史性的变革,根据这些变革指出当时欧洲历史发展呈现的基本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表现

 

 

(1)表现:战国: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清末:西方列强入侵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原因:战国: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国变法运动的推动。清末: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清末国力衰退,民族危机加重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 (2)变革:启蒙运动深入开展,理性主义盛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欧洲确立。工业革命先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生产,自由主义盛行。西方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扩张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并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基本趋势: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推动了欧洲近代化进程。 (3)表现: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一体化持续发展,但面临重大挑战;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国家利益至上趋势上升。科学技术等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并对国际格局的发展产生重要要影响。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的同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盛行,严重破坏了世界秩序。中国积极完善现有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机制,以实现新旧秩序嬗变和治理模式改善。 【解析】 (1)第一小问,由材料“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也。侯王分土,各自为政,而皆以放恣渔猎之情,听耕战刑名殃民之说”,结合所学,可以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如诸侯争霸、旧制度和封建制度确立等方面说明;而由材料“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结合所学,可以从清末时期列强侵略,中国逐渐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二小问,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根源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国纷纷改革变法。清末则是由列强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不断丧失。 (2)第一小问,由材料“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结合所学,在启蒙运动鼓动下,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二小问,采用近代化史观回答即可,如: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推动了欧洲近代化进程。 (3)第一小问,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信息,可以从经济领域、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科技发展新趋势等方面说明。由材料“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可见中国努力开展全球治理以实现新旧秩序嬗变和治理模式改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选自某历史著作归纳的历史史实这些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94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

90年代中国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

50年代和60年代大公司重新掌握日本经济

90年代后期印度和巴西的经济高速增长

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问世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1980—1987年大多数拉美国家收入下降

200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达3000万人

1982年墨西哥拖欠国家债务

2001年恐怖分子袭击组约世界贸易中心

 

 

A. 美苏“冷战”

B. 世界政治多极化

C. 区域经济一体化

D. 经济全球化

 

查看答案

1947年3月,上海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第开始了攻势的行动。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它“的确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该文章评价的“它”是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约组织

D. 柏林危机

 

查看答案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发出这样的感概。”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教了它。”罗斯福在“挽救”美国的过程中

A. 扩展了美国政府的职能

B. 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C. 根除了危机发生的因素

D. 成功移植了计划经济模式

 

查看答案

1928年至1929年,苏联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为加快农业发展,剥夺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斯大林决定从1929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很多地方只用几个月就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93%。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 违背了农民的主观意愿    B. 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C. 为工业化的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    D. 顺利改造了生产关系

 

查看答案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收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这一记述在客观上体现了

A. 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B. 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

C. 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D. 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