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 体现了相权的制衡性
B.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C.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题文)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 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 监察体系臻于完备
C. 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 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楚武王命斗缗(王族)管理征服的权国,后来斗缗反叛被平定,楚王改权国为权县,派县尹管理,赋税和军队由楚王管控。此后,楚多次灭国设县,最终问鼎中原。楚“灭国设县”
A. 加速了兼并战争的进程
B. 健全了国家机器职能
C. 标志着官僚制度的确立
D. 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
春秋中后期,在卿大夫家族内部,一些庶蘖小宗开始对抗大宗,并争夺权益,如鲁国的臧会跟臧氏大宗臧昭伯闹得势不两立,一怒之下臧会投靠了季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风气日趋败坏
B. 传统宗法关系难以维系
C. 贵族之间斗争激烈
D. 小宗的经济独立性增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未,美苏关系曾有所缓和,1959年赫鲁晓夫甚至亲自访美。但就在苏美英法准备召开最高级会议的前夕,美国的一架间谍飞机在苏联上空被打了下来,形势急转直下,一时间又战云密布。面临国际局势的剧变,铁托借1960年联大十五届会议之便,在南斯拉夫代表团驻地邀请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和印尼总统苏加诺举行五国首脑会谈。五国一致同意联大提议求美苏首脑重新接触。对这次会议,南斯拉夫等国都称之为“第一次不结盟会议”。
——摘编自辜建中《不结盟运动初探》
材料二 1961~1981年,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态度和政策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它改变了对不结盟国家整体敌视的态度,对不结盟国家放弃了公开的敌对政策。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态度和政策,追求更加隐蔽的形式,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成为美国对待不结盟国家的主要手段。
——摘编自明萌《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主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42年,为了阻挡专制的趋势,美国人曾拿起武器,捍卫“自古就有的自由”。1688年,同样为“捍卫自由”,七位贵族领袖在密室策划,邀请一位外国君主前来干预。此举若成动,“自由”就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统治阶层自己就可以完成“自由”……威廉下令让各地区选出代表到伦敦开会,共商国策。这次会议后来变成一个真正的议会,会议宣布詹姆士擅离职守,背弃了国王的职责,因此他已自动退位。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托利党和辉格党达成一致,由议会宣布新国王临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王位。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指出材料叙述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对该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阐述。(要求:简要写出历史事件,看法具体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