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我国古代农民心中的理想社会的时候,有学者认为,农民心中的最理想的国家形态其实是“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他们喜欢把官吏称为“父母官”,他们心目中的皇帝应当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 家国同构观念
B. 宗法血缘关系
C. 中央集权意识
D. 安土重迁理念
战国时期,文侯(魏)问李克(李悝)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该措施实施后的产生的影响是
A. 世袭贵族全力支持变革
B. 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
C. 官僚政治得以正式确立
D. 分封制得到进一步发展
周礼讲的是“君臣之义,父子之亲”,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是礼,然而司马迁却在他的自序中写到:“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数。”这种变化说明
A. 周王室的势力日渐衰微
B. 礼成为周人的行事准则
C. 周代治国理念不断变化
D. 家国同构观念消失殆尽
“宗法分封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各级贵族的嫡长子是第一合法继承人。宗法分封在所有的等级中也只确保嫡长子的权益”,这容易导致
A. 诸子争权祸乱四起
B. 礼乐征伐自长子出
C. 立大宗以长不以贵
D. 宗主权能容易脱节
在中国古代,“占”是观察的意思,“卜”是以火灼兽骨或龟壳。殷人占卜之风盛行。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如征伐、狩猎、疾病等,都要占卜以问吉凶,然后形成卜辞,这一现象说明
A. 神权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B. 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C.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D. 决策体现了原始民主色彩
历史的选择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以自己的认识与实践表达了自己的选择。
材料一 盖数十年前,方日本之始维新也,中国前清政府亦尝言维新矣。而收效迥异者,则以日本能窥知西洋富强之由来,竭全力以整兴工业。中国但知西洋有坚甲利兵而竭全力以练兵,舍本求末,故至今犹陷于困境。……合古今之政书,证中外之学说,未有不致力于工而能国者也。
——《张謇全集》
材料二 二十世纪初叶以后的文明,……其萌芽即茁发于今日俄国革命血潮之中……今俄人因革命之风云,……将统制一切之权力,全收于民众之手。世界中将来能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新文明者,盖舍俄罗斯人莫属。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材料三 1919年10月18日,孙中山在上海发表演讲,“吾人欲救民国,所可采者唯有两途:其一,则为维持现状,即恢复合法国会,以维持真正永久之和平也;其二,则重新开始革命事业,以求根本之改革也。”
——孙中山《救国之急务》
问题:
(1)依据材料,概括上述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怎样的“选择”?
(2)为什么说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历史转型期,请简要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以上“选择”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