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

《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 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

C. 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 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

 

C 【解析】 试题“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按照田亩多少交税,不同的年景交税不同。其实质是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A是商鞅变法的影响。B是现象,D与题意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 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 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查看答案

《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反映了这一时期

A. 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 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末唐初,“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高祖武德七年(624)统一全国后,即颁布了均田制和新的赋役制度——租庸调法。这两项措施,与前代相比有显著的不同,均田令取消了奴婢、部曲和耕牛的受田,这反映了当时门阀士族的衰落;禁止地主在狭乡过限占田,农民大多能从政府手中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赋役令中出现“输庸代役”,农民有较多时间进行生产。

唐太宗即位后,君臣以隋亡为殷鉴,继续大力和切实推行均田令,随着疆域扩大,推行的范围远远超过了以往各朝。贞观十四年(640)候君集平高昌后,太宗旋即下诏向西域地区推广均田令。赋役上,轻徭薄赋取代隋炀帝时的竭泽而渔。唐太宗还采取了其他若干措施,如增殖人口、设立义仓等等,“其效至于米三钱,外户不闭”。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初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经济政策调整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常见人名

古代中国

福、禄、贵、寿、荣、千秋、延年、延龄、松龄、安、宁、和、顺、富、仁、义、信、忠、孝、德、修、文、武、贤等;

20世纪50年代到

60年代中期

建国、建军、和平、爱华、国华、建民、国强、新民、新华、抗美、保国、卫国、跃进、超英、超美、红专等;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卫东、卫红、向东、文革、红卫、卫兵武、爱武等;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波、涛、浪、飞、海、宇、彬、斌、博、璐、鑫、琳、颖、捷、睿、静、洁、莹、晨、露、晓、雪等。

 

 

——摘编自张书岩《从人名看50年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然。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2270余处,清代3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以畜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

——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  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七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英国在采用新耕作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17世纪开始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在改良农具方面英国也走在前列,18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不断出现,1784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力推动。早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个人和排水公司投资,吸引本国和荷兰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他们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坝、桥梁和道路,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6世纪以来,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1793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异同。并指出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不同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技术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