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体现。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材料三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1)经济方面: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政治方面:完成了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转变,郡县制成为我国古代的基本地方行政制度。 (2)经济:指商品经济。 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郊和乡村间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 (3)论证:明清时期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在局部发达的一些生产部门存在;明清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经济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模式,陷于停滞状态。 【解析】 (1)表现:根据材料“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体现在经济方面: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在政治方面:完成了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转变,郡县制成为我国古代的基本地方行政制度。 (2)新型经济:根据材料“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的是商品经济。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新型经济”泛起“微澜”,可从城市经济功能、商品交易时空限制、新型货币、海外贸易等多角度切入分析即可。 (3)论证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经济的新经济因素发展程度、政治的政府政策以及思想科学文化的重伦理轻技术的角度切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并遵守公平经营章程,这实质上是( )

A. 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

B. 由国家干预经济

C. 工业企业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

D. 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查看答案

一战后,英国自由党在选举中受挫,胡佛竞选美国总统连任失败。这些都说明

A. 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过时

B. 经济衰退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

C. 垄断资本家加强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干预

D. 劳动人民对贫富差距过大深表不满

 

查看答案

按照列宁的说法,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是从“战时经济”退却,进入“国家资本主义”阶段。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A. 国家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

B.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C. 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机制

D. 实行必需品配给制

 

查看答案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震惊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

A. 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B. 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

C. 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

 

查看答案

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作用在于

A. 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B.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C.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D. 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