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罗斯福授意戴维斯发表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提出了通过美、英、苏三大国合作,树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领导地位的构想。但1945年杜鲁门继任总统后,逐渐改变了大国合作政策,把苏联看作美国称霸的最大障碍。这主要是由于
A. 美苏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
B. 杜鲁门更加强调意识形态
C. 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D. 世界列强实力对比的变化
1918年,美国国务卿兰辛说:“他们以恐怖的手段获得政权,对自由、财产的破坏远远大于法国革命……我们不要去理睬这些危险的理想主义者,而且不与他们发生直接往来!”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谋求夺取世界霸权
B. 美国否定法国大革命及其思想
C. 俄国二月革命引起美国恐慌
D. 美俄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对立
1850年以后,工人工资提高了,工会也成立了;到1870年,在几个主要的欧洲国家里,工人经常能够获得较好的工资和劳动条件,由于获得选举权,逐步形成工人阶级政党,工人阶级开始通过政党而进行活动。上述现象
A. 证实了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必然性
B. 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得到不断发展
C.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
D. 标志着资本主义代议制开始确立
德意志帝国宰相,由德皇本人提名,无须接受议会信任表决。但帝国宪法又规定,只有在获得参议院认可的情况下,宰相才能自如地行使职权。原因是
A. 宰相形式上要对议会负责
B. 德国参议院对宰相享有监察权
C. 协调行政与立法间的矛盾
D. 德意志帝国议会享有立法大权
17—18世纪,欧洲在工业革命奠定的基础上走向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科学理性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可以佐证此结论的是
A. 汽车、电车并行于各大城市
B. 启蒙运动首先出现于法国
C. 现代画派在欧洲名人辈出
D. 大革命开启法国共和之路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著名的“不得立法”条款——“联邦议会不得立法建立宗教,不得立法禁止宗教活动自由;不得立法剥夺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不得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向政府情愿、表达不满、要求申冤的权利。”该条款的意义在于
A. 体现宪法权威对国会立法权的制约
B. 防范立法机关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
C. 杜绝了联邦法院对公民自由的侵害
D. 强调宗教信仰自由至上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