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下面的郡县增置表可以反映出
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县增置
时期郡县数 | 西汉 | 西晋 | 唐前期 |
苏南浙江 | 会稽郡北部31县 | 5郡57县 | 苏州等13州74县 |
江西 | 豫章郡18县 | 6郡58县 | 洪州等7州34县 |
福建 | 会稽郡南部1县 | 建安、晋安2郡14县 | 福州等5州28县 |
A. 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
B. 江西受隋末战乱影响最大
C. 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南方
D. 福建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它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2000多年来
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 大运河
B. 郑国渠
C. 都江堰
D. 赵州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 事项 |
1840年前 | 英国不法商人企图摆脱中国法律约束,在华获取治外法权,但未能如愿。 |
1843年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人在五口地区与中国人发生纠纷时,英国人由英国领事馆根据英国法律处理,中国人由中国官员按中国法律处理。 |
1843年后 | 各国纷纷通过与清政府签订“最惠国”条款获得在华领事裁判权。 |
1904年 | 英国在上海设立了高等法院。此高等法院用来管理上海区域的民刑初审,其他各口岸的民刑案件仍归各地领事裁判,但如遇到重大案件,则须上海高等法院办理。 |
1919年 | 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撤销领事裁判权的要求求各国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但是没有得到与会各国的同意。 |
1921—1925年 | 中国与德国、奥地利先后订立新约,以条约的形式结束了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 |
1928年 | 日本拥有的领事裁判权期满,但是日本明确表示反对废除旧约。 |
1942—1943年 | 美、英基于共同作战需要,表示愿意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中国分别与美、英交涉,订立取消两国领事裁判权的条约。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