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明朝万历年间的《帝乡纪略》卷5《风俗·女仪》中记载:“今男人不勤农业,而专以耕事责之妇人,妇人不习纺织,而专以体肤勤之田亩……”这表明当时在中国某些地区
A. 男女双方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趋于解体
C. 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经出现
下面为中国古代某时段的商税简表。
| 年商税额 | 指数 |
995—998年 | 400万贯 | 100 |
1004—1008年 | 450万贯 | 113 |
1058年 | 700万贯 | 175 |
1064—1068年 | 846万贯 | 212 |
1077年 | 879万贯 | 220 |
它反映出
A. 唐朝贯彻重农抑商政策
B. 宋代对商业活动课以重税
C.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宋代时商业活动繁荣
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
A. 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
B. 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C. 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 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
唐宋之际,城市商业、手工业者职业分工更加细化,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游手、闲汉、乞丐等无业人员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表明当时的城市
A. 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 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C. 居民贫富分化加剧
D. 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唐朝长安城内宣阳坊里开设有彩撷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具的店铺。这表明当时
A. 宅第逾制现象明显
B. 市民的商业观念发生了改变
C. 坊市分离制度难以维持
D. 工商业者与政府的矛盾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