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美西战争是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美西战争是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对西班牙进行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海权理论创始人马汉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而古巴和菲律宾群岛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西班牙早已衰落,在国际上陷入孤.立,特别是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钳制着大量西班牙军队。美国以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为借口,于4月22日对西班牙采取军事行动。最终,西班牙大败并请求停战,两国于12月10日在法国巴黎签订《巴黎和约》。和约规定: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实际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转让美国;美国为获得菲律宾向西班牙交付2000万美元作为抵偿。

——摘自王丹韵《浅析美西战争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西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西战争的影响。

 

 

(1)原因:美国急于开辟海外市场;海权论思想的影响;古巴、菲律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属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西班牙殖民帝国地位衰落。 (2)影响:美国夺取新的殖民地,扩大了海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加速了西班牙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衰落;古巴沦为美国的保护国,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和斗争。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海权理论创始人马汉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古巴和菲律宾群岛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生产力大幅提高,需要开辟新的海外市场,并结合政治角度、经济角度进行分析。 (2)影响:根据材料“西班牙早已衰落,在国际上陷入孤立”“西班牙大败并请求停战”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美西战争美国战胜后,获得了新的海外市场,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工业进步,同时也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84年9月,首届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在浙江召开,会议形成了“先改后调,改中有调”、实行放调结合的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价格双轨制经济政策诞生。双轨制是指同时存在着体制内(计划轨)和体制外(市场轨)两种价格体制,是中国政府为改革价格体系而采用的一种过渡性定价方案。改革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实施阶段(1985~1991年)。改革的区域由农村扩展到城市;改革的对象由价格体系扩展到购销体制;改革的手段由以调为主转向以放为主、调放结合。二是逐渐向市场定价方向并轨阶段(1992~1997年)。这一阶段,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既改善了价格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也为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创造了必要条件。

——摘自田伟《双轨制改革的历史回顾及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双轨制”价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双轨制”价格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秩序是指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体(包括从事跨国活动的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依据国际规范采取非暴力方式处理冲突的状态,由主导价值观、制度安排和国际规范素构成。国际体系是国际行为体的组合及其运动规则,由国际行为体、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素构成。二者关系图示如下:

 

——摘编自阎学通《全球化or逆全球化?国际秩序的转型与重组》

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要素,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儒家论述的“天下”,其实往往关键在“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随着核心区域逐渐扩大,一些原本的四夷渐渐融入中国,而渐渐膨胀的中国拥有了更遥远的四夷,人们口中的“天下”,有时候指的是“中国”,有时候则包括了“中国”和“四夷”。汉代之后特别是到了隋唐,“天下”越来越兼带“中国”与“四夷”。此后,在“天下”观念里始终有“内”“外”的区别,有“华”“夷”的不同,也有“尊”“卑”的差异。

——据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对殖民侵略的反抗过程,也是从“华夷之辩”到中华民族的建构过程,正是同仇敌忾的反抗侵略斗争,成就了中华民族;对满族王权的反抗过程,同时也是“新民”的建构过程,将大清皇帝的子民改造为中华民国的国民。因此;正如“民族国家”这个合成词所表达的那样,“民”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政治属性,她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国家,而是人民之国家;“族”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文化属性,她是中华民族之国家。

——据翟志勇《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论宪法爱国主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推动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意义。

 

 

查看答案

1962年苏联学者利别尔曼建议,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在赫鲁晓夫的倡导下,围绕此建议展开了学术讨论。这一讨论

A. 主张恢复新经济政策

B. 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

C. 动摇了公有制的地位

D. 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查看答案

据图可知,该时期

 

A. 英国仍保持贸易优势地位

B. 美德工业水平一直落后英国

C. 世界贸易总额不断地增长

D. 西方大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