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1年,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的法案,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由此引发的殖民战争是
A. 英葡战争
B. 英西战争
C. 英法战争
D. 英荷战争
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年份/国家 | 1570年 | 1670年 | 1780年 |
甲 | 232000 | 568000 | 450000 |
乙 | 51000 | 260000 | 1000000 |
A. 英国、西班牙
B. 荷兰、葡萄牙
C. 荷兰、英国
D. 英国、荷兰
史观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中,整体史观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査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按照这一史观,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该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早期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近代欧洲贸易地理曾发生过一场转变,意大利北部和德意志北部汉萨同盟各城市丧失了原来的中心地位,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葡萄牙的里斯本、荷兰的安特卫普等城市繁荣起来。”上述现象描述的是
A. 商路受阻
B. 殖民扩张
C. 商业革命
D. 价格革命
有史学家评价某次远航的成果是“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该远航的领导者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何启(1859~1914年),字迪之,号沃生。早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后留学英国。何启自小接触西方国家的政治与科学,深感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曾与友人胡礼恒合撰《新政论议》《新政安衡》《革命新论》等书,批判中国传统礼法和旧学,宣传改革维新,提出西法救世的主张,高举民权,倡议清廷变法及改革官僚制度。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后,何启给予坚定的支持,掩护兴中会在香港设立的据点,并参与筹划兴中会的广州起义,负责起草对外宣言。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邀请何启返回广东担任公职。除公职外,他还投资地产,晚年与区德、曹允善等人合作,设立启德地产公司,向政府投得九龙湾,自行填海,建筑民宅。
——摘自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何启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何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