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

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外来经济控制消除

②民国建立的推动

③实业救国的推动

④封建社会的终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在1913—1921华资纱厂的纱锭和织布机呈现爆发式的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2年1月1日,民国建立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故B项正确。当时中国处在列强侵略之中,外来经济控制并不能消除;辛亥革命只推翻了封建帝制,并不能代表封建社会的终结,故AC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

B. 导致农村集市贸易无从发展

C. 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

D. 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商朝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B.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

D. 中国瓷器从汉代已经输出国外

 

查看答案

宋以后散市制代替坊市制,工商业活动从特定区域的“市”区扩散到全城区,“市人”(指在比较固定的市场中谋生的人群)与一般城市居民混居,以“市”字命名的人群,也从“市区”活动者扩展到全城居民。到明代中叶“市民”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泛称。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C. 城市主体人群发生变化

D. 城市布局由封闭到开放

 

查看答案

西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这一措施

A. 旨在推行郡国并行制

B. 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C. 抑制了地方经济独立

D. 不利于官营手工业发展

 

查看答案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痼疾。其原因是

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 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 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 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