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1920年上海114家民族资本机器工厂中,30%的工厂不使用动力,靠人力发动。河北承德平泉承平银矿、湖南平江洞金矿等在采用部分机器后,因为太费钱又相继改用土法。这 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A. 上海民族工业最为发达 B. 民族资本家反对学习西方技术
C. 民族企业生产的落后性 D. 民族工业受列强排挤打压严重
开始于1914年的这一轮实业投资热,被史家认为是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在过去的40多年里,外国公司已经在众多民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引发了消费的空间,民族资本正是在这一前提下,靠生产成本的低廉以及对本土市场的熟悉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材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前提是
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国内市场的扩大
B. 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
C. 经济作物种植的增加
D. 政府的鼓励与扶助
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外来经济控制消除
②民国建立的推动
③实业救国的推动
④封建社会的终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
B. 导致农村集市贸易无从发展
C. 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
D. 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
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商朝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B.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
D. 中国瓷器从汉代已经输出国外
宋以后散市制代替坊市制,工商业活动从特定区域的“市”区扩散到全城区,“市人”(指在比较固定的市场中谋生的人群)与一般城市居民混居,以“市”字命名的人群,也从“市区”活动者扩展到全城居民。到明代中叶“市民”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泛称。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C. 城市主体人群发生变化
D. 城市布局由封闭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