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
A. 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
B. 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
C. 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
D. 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
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的四个月中,国家领导人出访总次数为79次,平均每月20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的八个月中,国家领导人出访总次数为252次,平均每月32次。频繁出访的目的
A. 努力扭转被动开放为主动开放
B. 加快融入世贸组织的步伐
C. 服务于改革开放启动大局的需要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坚持
A. 计划经济的基础作用
B. 计划和市场相互结合
C.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D. 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
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放宽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城市。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 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C.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
D. 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
1953年至1954年间,天津工业企业共抽调两万多人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和一些地区重点建设单位。仅天津汽车制配厂输送到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干部和工人已相当于解放初期该厂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反映了当时
A. 天津经济建设地位的突出
B.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
C.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D. 计划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从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
A. 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B. 城市的人口压力日益增大
C. 工业文明影响了城市发展 D. 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