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大量购买亚洲的辣椒、丝绸和其他物品。然而,1400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记述其目的是想论证
A. 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
B. 亚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
D. 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过境税声明》的发表和《海关税则》的制定,是“协定关税”制在中国近代的最早实施。作为清政府方谈判代表的耆英,沾沾自喜地向朝廷报告说,实行《海关税则》不会减少关税收入,“通盘合算,实属有赢无绌”。这说明清政府
A. 重视外交谈判技巧的使用
B. 现代市场竞争意识淡薄
C. 看到了工业文明的先进性
D. 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据冯天瑜的《中华文化史》记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这些情况
A. 最早发生于中华民国建立之后
B. 反映了上海近代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半殖民化
C. 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弘扬
D. 揭示了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②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
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④西学传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冲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经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
A. 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B.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 严格限制外商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