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9年2月,立法院推定吴尚鹰、胡展...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9年2月,立法院推定吴尚鹰、胡展堂等五人为起草小组,负责起草《土地法》,历时一年半完成。1930年6月30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了《土地法》。《土地法》条款:第七条“中华民国领域内之土地,属中华民国国民全体,”的规定指出了国民政府上地改革的最高目标,即土地国有。《土地法》对个人或集体所有土地面积最高额的限制、国家随时征收私有土地。《土地法》有减免地租及反对预租、押租等条款。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土地改革被迫停顿下来。

——摘编自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法》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改革的意义。

 

 

(1)特点:持续时间长;大体体现了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一定程度上保护佃农权益;自上而下推行;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停顿。 (2)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 (1)问特点结合材料内容可以找出答案要点。第(2)问改革的意义结合改革的特点和所学知识回答要点。 (1)特点:根据材料“历时一年半完成”可得出:持续时间长;“中华民国领域内之土地,属中华民国国民全体,”的规定指出了国民政府上地改革的最高目标,即土地国有。“对个人或集体所有土地面积最高额的限制、国家随时征收私有土地。”可得出答案“大体体现了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减免地租及反对预租、押租等条款”可知一定程度上保护佃农权益;“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土地改革被迫停顿下来。”反映了土地改革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停顿的特点。 (2)意义: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土地的合理分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妥协性,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他(梁启超)看来,眼下的西方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哪能再给非欧民族提供效法的榜样。……西方文明走到这步田地,表面上是战争所致,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内在的弱点所造成的。

俄国的道路是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十月革命的胜利亦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成就。俄国同样是一个专制主义国家……可是,就是在这片既专制又落后的土地上,竟然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一夜之间把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远远抛在后头。

你是否赞成材料观点?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若赞成,请概括出材料中观点并进行分析说明;若不赞成,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涵极其丰富,基本含义是“仁者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尊、互助、互爱的意思,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礼之用,和为贵”。儒家讲“和”、讲“礼”,仍以“仁义”为本。守“礼”的实质,乃在于归“仁”。只要人们按照“和”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就能造就人与人之间的仁爱相亲,社会和谐,《中庸》称之为“天下达道也”。

——摘自季明《古代中华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变革,一方面表现为对传统的批判;另一方面表现为新价值观的建构。不过,此批判与建构经过了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对此过程进行回顾,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启示:其一,中国近代价值观的确立是继发性的,而继发性说明“自由”、“平等”、“民权”等观念的普世意义。其二,中国近代价值观的变革与法国大革命前的思想一样,是一种启蒙性质的思潮。其三,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潮是一种“救亡型启蒙”,即它深深打上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烙印。

——程志华《批判与建构——价值观在近代中国的嬗变》

材料三: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2014年10月、2016年5月,总书记分别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两次重要讲话都已成经典文献。2018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也对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年3月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参加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再次彰显了对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在这次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可以说是抓住了根本、说出了关键。“四个坚持”反映了当代中国价值观。

——人民日报《“四个坚持”,习近平对文艺创作、学术研究提出新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价值观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主要意义。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美国作家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紫颜色》描述了20世纪初到二战前夕,贫困的乡下黑人女孩西丽在孤单无助、悲伤中奋发图强,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故事。该作品

A. 是女性地位上升的产物

B. 反映了黑人政治地位的上升

C. 具有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D. 是现代主义流派发展的结果

 

查看答案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率先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并引起各国纷纷效仿,致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得以蔓延和扩张。材料表明

A. 美国面临日本和欧共体国家的挑战

B. 资本主义陷入滞胀

C. 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D. 世界市场面临挑战

 

查看答案

从5世纪到15世纪,英国国会只有在国王需要的时候才召开。"在亨利七世统治的24年中,国会只召开了七次,伊丽莎白一世在位的45年中,国会只召开了10次”。1694年英国制订了一个《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材料表明

A.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国家权力重心发生转移

C.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 国王统而不治局面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