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 148 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 434 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这表明了
A. 清末新政促进产业兴旺
B. 民族工业获得发展间隙
C. 日美加紧向华输出资本
D. 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 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 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 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 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佛教在古印度,其出家众的生活来源是由托钵化缘来获得的。两汉魏晋传入中国之后,出家众的生活来源发生了改变,由托钵化缘式改变为坐拥土地及寺产的安居受供式。佛教出家团体生活方式的改变
A. 表明佛教放弃了原始教义
B. 旨在适应中国封建农耕的经济形态
C. 反映了佛教与儒学的融合
D. 成为两汉魏晋土地兼并的主要力量
汉文帝时,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个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时,把秦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上述措施
A. 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
B. 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C. 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D. 推动征税标准重大变革
据《左传》载:齐国大夫崔杼弑君,史官因如实记载而遭其杀害,其他史官继续秉笔直书,直到崔氏妥协。此事被汉唐史官奉为佳谈,但明清史官却当作笑谈。这反映出
A. 史学精神的传承受现实政治制约
B. 科举制度使史官缺乏独立精神
C. 商品经济发展阻碍史学精神传承
D. 历史记述必须服务于现实政治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东西文明之互争雄长,历史上之遗迹已数见不鲜,将来二种文明果常在冲突轧轹之中,抑有融会调和之日,或一种文明竟为其他所征服,此皆未决之问题。以余言之,宇宙大化之进行,全赖有二种之世界观鼓驭而前,即静的与动的,保守与进步是也。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而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由今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所谓本身之觉醒者,即在东洋文明,宜竭力打破其静的世界观,以容纳西洋之动的世界观,在西洋文明宜斟酌抑止其物质的生活,以容纳东洋之精神的生活而已。
——李大钊1918年7月《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选择第三新文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李大钊“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