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在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主导地位,这一现象开始于
A. 明朝中叶以后
B. 清朝中叶以后
C. 北宋中叶以后
D. 元朝中叶以后
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这个故事的主题表明当时实行
A. 重商政策
B. 抑商政策
C. 海禁政策
D. 锁国政策
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评价错误的是
A.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D. 使小农经济解体
数据记载:“元月十五日时,……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
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何时?( )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灌溉工具的是
A. 水排
B. 筒车
C. 翻车
D. 曲辕犁
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具有开创性。纵观其发展历程,有过多次调整,耐人深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苏俄曾试图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指出该“强攻”办法在农业方面具体举措及其消极影响。
(2)1921年初列宁在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曾以辞职为由争取大家对新经济政策的支持。列宁不惜以此“过激”举动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政策及实施成效。
(3)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中所述“模式的僵化”在农业方面的做法及其对以后经济长效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4)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苏联试图调整、纠正日益僵化的模式,启动改革和导致苏联解体的改革分别是什么?综合上述问题,从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的开创与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