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面对自然和社会的巨大变化,有识之士都能根据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面对自然和社会的巨大变化,有识之士都能根据时势提出自己的应对之策,来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需要,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荀子·天论》

材料二  “我中国标本宜兼治。若遗其本而图其末…其孰能力与争衡于富强之世也耶。亟宜一变旧法取法于人,以收富强之实效。一法日本振工商以求富为无形之,一法泰西讲武备以图强为有形之战。”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的社会运动。这就决定了这种批判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恰恰是五四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和自觉担当意识。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对自然的认识及对改造自然的观点,这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面对19世纪中后期中国面临的新变局,郑观应的应对之策及目的。分析他的理想未能实现的原因何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初面对学习西方制度的不断碰壁,中国知识分子的选择及存在的问题,从中我们应该传承什么精神?

 

(1)认识: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观点: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精神面貌:积极处世。 (2)应对之策:标本兼治(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要西方政治制度)。目的:国家富强。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软弱。 (3)选择: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问题: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批判继承中西文化。 【解析】 (1)认识:根据“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得出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观点:根据“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得出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精神面貌:根据“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得出积极处世精神面貌。 (2)应对之策:根据“中国标本宜兼治”概括得出标本兼治(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要西方政治制度)。目的:根据“以收富强之实效”得出国家富强。原因:结合所学,可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软弱等角度分析总结。 (3)选择:根据“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问题:根据“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得出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精神: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批判继承中西文化等角度分析解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本身还具有任何一个穆斯林帝国都无法与它相比的一种内聚性。类似奥斯曼帝国境内各种巴尔干基督教团体的那种令人费解的少数派集团、类似莫卧儿帝国境内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那种宗教不和,在中国是不存在的。中国的这种内聚性,并非当时才有的一种新现象。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起就有了,并一直存在到今天。实际上,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问题:提炼作者对中国文明的观点,并结合所学论证此观点形成的原因(依据)。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雅各布·布克哈特用两个词来界定这个时期(文艺复兴),即‘个人主义’和‘近代性’。…在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意大利是‘近代欧洲的长子’,彼特拉克是‘第一个真正的近代人’……

布克哈特的这种观点是一种神话……布克哈特的错误在于他根据自己的评价来理解这一时期的学者和艺术家。根据其表面价值而选取了这一复兴的故事并将其扩展成一本书。在艺术复兴和古典复兴这样的传统表述中,加入诸如个人主义、现实主义和近代性等新的东西……

这一19世纪文艺复兴的神话仍然被许多人严肃对待。电视公司和背包旅行的组织者们仍然从中挣钱。然而职业历史学家们即使仍然发现这一时期和这场运动充满魅力,也对文艺复兴的这一版本感到不满。关键是布克哈特和他同时代的人竖起的这座大厦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更确切的说,它尤其被中世纪史家的研究削弱了基础。后者的论点基于大量细致的观点,但主要有两点:首先,有些观点大意是说所谓‘文艺复兴的人’实际上更像中世纪人。他们在行为、前提和思想上比我们往往认为的更加传统——而且比他们自视的更加传统。亨赛特认为,即使是彼特拉克,这位布克哈特认为是‘第一个真正近代的人’也有许多态度与他描绘的‘黑暗的’世纪相同……其次,中世纪史家积聚了某些论点,大意是说文艺复兴并非如布克哈特和他同时代的人曾认为的那样是‘单数的’事件,这个词实际上是以‘复数’来使用的。在中世纪有各种‘复兴’,最著名的是12世纪和查理曼时代。在这两个时代,都有一系列文学和艺术成就,并伴随着对古典学问兴趣的复兴。而且在这两种情况下,当时的人都将他们的时代描绘为恢复,再生成‘革新’。”

——彼得·伯克:文艺复兴的神话《西方文明史读本》(美,丹尼斯·舍尔曼)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观点以及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历史学家反对布克哈特的原因。你如何认识文艺复兴并举例说明。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列文森在《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一书中写到:“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思考原有观点的环境时,他被自己深藏的思想带入时代谬误中。而他们(“新青年”),作为梁启超的后来者,有可能做出更符合时代的选择,他们大部分人选择了既能解答梁启超所要解答的问题又能解答更新的问题的…”。省略号部分的内容最准确的应该是

A. “民主科学”

B. “进化论”

C. “共产主义”

D. “毛泽东思想”

 

查看答案

1852年,100卷《海国图志》最终补成,魏源在新增的第61卷中从在《地球图说》、《外国史略》以及《瀛环志略》等著作中辑录了大量关于美国联邦制的记载,并称其“以部落代君主,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对瑞士的介绍也扩充了篇幅,“推择乡官理事,不立王侯,”乃“西土桃园也”。这表明当时

A. “师夷长技”说并不排斥吸收西方政治的合理成分

B. “师夷长技””主要就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 地主阶级抵抗派陷入学科技还是学政治的困惑

D. 魏源等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走西方道路

 

查看答案

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写到(概括):第一、二次业革命中的学校成了企业的一个缩影。单一校舍逐步让位于大型集中的学校,学生不能挑战教师的权威,老师会给学生制定作业标准。测验是标准化的,要根据时间和效率来评估。学生被告知交换信息是要被惩罚的欺骗行为。学生被分为三六九等。只有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时,这种教育模式才能被改变。据此请推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表现为

A. 分散型、合作性

B. 集中化、理性化

C. 公平性、理性化

D. 集中化、标准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