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儒学发展史上,西汉武帝时期《诗经》、《尚书》等五经成为国家的教科书,后来《论语...

在儒学发展史上,西汉武帝时期《诗经》、《尚书》等五经成为国家的教科书,后来《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儒学教育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制度逐步瓦解

B. 儒学糅合诸子学说

C. 程朱理学日渐兴起

D. 科举制度创立发展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朱熹将《论语》パ孟子》等四书进行集注,并作为理学的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必考科目,从而提高了“四书”地位,故C项正确。A项,宗法制度在封建社会一直存在,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儒学对诸子学说的糅合,排除。D项,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对该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古代中国

A. 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 有民权思想,但无政治实践,也无制度保障

C. 民权思想与西方近代民权思想是一致的

D. 无民权思想,故只能借鉴欧美的民权思想

 

查看答案

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吸收各家思想并进一步发展,其多设耳目来侦查的方法创自墨家,其“循名责实”的方法采自墨家和名家。据此判断法家重视

A. 苦干和自我牺牲

B. 人主的权势

C. 法律条文的制定和实行

D. 人主驾驭群臣的方法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楚国攻打宋国。有一学派的弟子慨然主动赴宋抗楚,因为他们“循其主义”而“恶公敌,除害马乃所以爱马也”,最终有72人死难其间。该学派是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查看答案

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A. 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B. 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C. 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D. 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查看答案

《尚书·多方》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材料中两个“民主”的意思

A. 主体相同,内涵一致

B. 主体不同,内涵一致

C. 主体相同,内涵相反

D. 主体不同,内涵相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