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887—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出自王玉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研究》)人均国民收入(1887,1920,1936,1949)1936年币值
年份 | 1887 | 1920 | 1936 | 1949 | ||
国民收入(亿元) | 1499 | 2023.7 | 2501 | 1848 | ||
人口数(百万人) | 3350 | 4000 | 4500 | 5416.7 | ||
人均国民收入(元) | 347 | 459.9 | 534 | 349.8 | ||
时期 | 1887~1920 | 1920~1936 | 1936~1949 | |||
年平均增长% | 0.46 | 1.39 | —3.73 | |||
对以上表格中人均收入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A. 1887—1949年收入变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局势的变动紧密相关
B. 1887—1920年收入增加与政府政策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关
C. 1936—1949年收入减少与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之间内战有关
D. 1920—1936年收入增加与列强侵华放松、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关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影响了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一个兴旺但不一定富有的城市家庭,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发现许多迹象证明工业化对它的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佐证,正确的是
A. 电灯代替霓虹灯
B. 缝纫机由电动到数控
C. 电炉取代煤气炉
D. 电冰箱从电动到智能
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这表明李贽
A. 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
B. 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
C. 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D. 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侧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侧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借此阐发
A. 发明本心的方法论
B. 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
C. 理生万物的宇宙观
D. 知行合一的行为准则
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了李贽
A. 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
B. 对科举制度的否定
C. 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
D. 希望得到后人认可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这句名言出自
A. 《天下郡国利病书》
B. 《日知录》
C. 《明夷待访录》
D. 《船山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