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洋》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解读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B.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自给自足的特点
C. 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安逸
D. 反映了古代农村庄园经济的先进性和高效性
《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应是
A. 曲辕犁
B. 耦犁
C. 翻车
D. 水排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1940年5月11日到1945年4月16日。反法西斯同盟国空军对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地区进行了长达5年之久的战略轰炸,共出动轰炸机708416架次,投弹160万吨,堪称世界军事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战争。而在具体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除了军事目标,英美空军,特别是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也对德国131个大城市进行了轰炸,炸毁烧毁410多万户住宅(占总数的20%),炸死、烧死465000余人,其中平民410000余人,其他为士兵、外国强迫劳工和战俘。还有大量防御工事、飞机场、工厂以及历史文化遣迹和建筑精品,如音乐厅、剧院、博物馆、艺术馆和图书馆等被永久摧毁。
——孙立新、陈瑜《二战期间同盟国空军对德国城市的大轰炸及其历史书写与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英空军轰炸德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同盟空军对德国的轰炸?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著名甲骨学家董作宾将甲骨卜辞分为新旧两派,新派的起始之人即为祖甲。他说:“新派者,自祖甲始之,在卜辞中,充分表现其革新之精神。如历制之改进,祀典之修订,卜事及文字之厘定,皆其大端……祖庚既殁,祖甲新立,遂毅然实行其革新礼制之计划,此卜辞中足以为之证明者也。”祖甲的改革并不是在即位后就立刻进行的,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才逐步开展起来的。其中,两项历法改革的实施时间也有不同,废除“十三月”置闰制废在前,改用“正月”之名在后。祀典改革则是在两项历法改革之间开始进行的。这些时间先后实际上反映了祖甲改革各项举措具有内在承续关系。祖甲改革以废弃“十三月”置闰为开端,使得每年固定为十二个月,之后又对过去较为随意的祭祀行为进行了规范,形成了缜密的周祭制度。
——摘编自莫伯峰《殷商祖甲时代历法改革的时机》
(1)根据材料概括祖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祖甲改革的历史作用。
世界进入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先后兴起,成为世界性的支配力量,下表列举部分重大事件。
大国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大国兴衰的启示”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源自材料;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
——摘自黄庭坚家族《黄氏家规》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摘自《朱子家训》
睦宗族,和乡邻。禁凌暴,守法纪。戒争讼,莫为非。宣圣谕,敦族义。圣谕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谕六言”即“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节选自《中国古代家规族约》
材料二 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认为“中国自强之本在立机器局,开翻译馆,造地球仪,皆是也。”李鸿章在《谕玉侄》中说“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兄弟曰朋友,此五者之纲纪,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已不甚适当……大地交通,国家种族之竞争愈烈,故吾之伦理,愈不适应于当世,而吾国人犹泥之,此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之所以日受人侮也”。左宗棠教育子女“读书只要明理,不必坚以科名,子孙贤达,不在科名有无迟早……终日读书,而所行不逮一村农野夫,乃能言之鹦鹉耳,纵能掇巍科、跻通显,於世何益?於家何益?非惟无益,且有害也。”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
——摘编自陈延斌《洋务派家训初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规、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家规、家训”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晚清家训对中国传统家训“革新”的表现,并结合时代背景作简要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