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年,中国清朝乾隆皇帝对来访的英国特使马嘎尔尼宣称:“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勿需尔国制办物件。”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上述看法的谬误在于
A. 自视“天朝上国”
B. 无视工业文明
C. 隔绝于全球化潮流
D. 地主阶级的愚昧
《唐律疏义》曰:“依令,斛斗秤度等,所司每年量校,印署充用。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这说明当时
A. 民间商业欺诈现象严重
B.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C.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政府重视监管商业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是
A. 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B. 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C. 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
D. 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面积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国家授田
B. 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 土地私有
D. 土地兼并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已形成稻田、棉田各半的格局。这反映了当时
A. 手工业发展严重阻碍农业生产
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 经济重心开始转移到江南地区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不可谓不发达,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但是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由此可以得出
A. 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
B. 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
C. 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D.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为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