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货币名称历经变化,秦称半两钱,汉称五铢钱(二十四铢为一两),唐朝时称“开元通宝”(意取流通的宝货),改变了以重量为币名的传统,唐以后历代的铜钱都称为“通宝”、“元宝”。据此分析,唐朝“开元通宝”的流通反映出
A.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 商品经济发展、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 货币被视为财富的观念已明显增强
D. 铸币权开始收归国有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有时下诏奖励廉吏。如曹魏时期,魏文帝因华歆清贫,“下诏曰:‘司徒,国之俊老;所与和阴阳理庶事也。今大官重膳,而司徒蔬食,甚无谓也。’特赐御衣,及为其妻子男女皆作衣服”。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 为了巩固自身统治
B. 促使官员廉洁自律
C. 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D. 借此笼络文武重臣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此举旨在
A. 削弱侯国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B. 树立皇帝的威信、加强君主专制
C. 改革嫡长子继承制、完善分封制
D. 为推行郡县制扫除障碍
两汉时孝廉只须甄别而不经考试,东汉自顺帝起,凡诸生举孝廉须试章句,文吏举孝廉须试笺奏;郡国孝廉须年四十以上才得应选,其中若有茂才异行者,则不拘年齿。这一变化
A. 意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 打破贵族世代为官陈规
C. 体现公开公平选官原则
D. 说明对官员才能的重视
秦朝实行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A. 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
B. 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
C. 秦朝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
D. 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宗法纲常的束缚
B. 专制制度的强化
C. 小农经济的发展
D. 科举制度的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