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帝国史》一书的部分章节名如下:“第七章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准出国打仗,没有皇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第八章皇帝的内阁,以及为获知全国每月发生的事件所下达的敕令……”此记载所属内容指的是中国哪个朝代
A. 秦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
“(明朝)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的“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 执行诏令
B. 审核政令
C. 决策军务
D. 协理奏章
历史学家阎步克根据史传统计了西晋时期被察举者的社会出身,在所得131例中,高官贵戚子弟占16.8%;中级官僚子弟占20.6%;下层人士占32.1%,蜀吴亡国以后被察举的士人占30.5%。这表明
A. 察举制度日趋完善
B. 选官逐渐向下层士人倾斜
C. 门阀政治开始兴起
D. 政府注重扩大统治基础
“在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而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它)……而同样步入上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也往往表示拥护。”这种“制度”是指
A. 科举制度
B. 察举制度
C. 分封制度
D. 九品中正制度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A. 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
B. 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
C. 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
D. 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
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 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 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 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 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