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汉时期,薛泽、庄青翟、赵周三位丞相在位之时,正值武帝朝多事之秋。他们本应有所作...

西汉时期,薛泽、庄青翟、赵周三位丞相在位之时,正值武帝朝多事之秋。他们本应有所作为,但《汉书》只记录了他们的谨小慎微,认为不过是凑数的丞相。这表明

A. 中朝决断国事

B. 外朝负责执行

C. 君主集权加强

D. 宰相能力平庸

 

C 【解析】 材料“正值武帝朝多事之秋。他们本应有所作为,但《汉书》只记录了他们的谨小慎微”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君主集权加强,丞相权力被削弱,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外朝制度,故AB错误;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宰相能力平庸,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

A. 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 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

C. 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

D. 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

 

查看答案

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国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分封制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 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C. 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D.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查看答案

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

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C. 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D. 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查看答案

周幽王当政时,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竟在没有寇敌的情况下,命令城防举烽火。结果,诸侯以为自己的天子遇到了大敌,纷纷率兵救难勤王。即使到了春秋中叶,还出现过“诸侯城周”的勤王举动。这反映了

A. 周王地位至高无上

B. 分封制使“共主观念”成为共识

C. 周朝实现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

D. 宗法等级秩序森严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基佐在1826年出版的《1640年英国革命史》中以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革命的发展过程,并对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中下层人民的革命行动加以赞颂但1848年以后,他却对革命的暴力和流血加以谴责,并拿1688年的“光荣革命”与1640年的革命作对比,认为“光荣革命”没有流血和牺牲,但却达到了革命的目的,所以比1640年的革命要优越得多。

材料二  麦考莱的名著《英国史》就是从1688年开始的。在这本书的一开头,著者就指出.英国无疑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国家,而英国之所以伟大,其渊源就在1688年的革命。“对1688年革命所能给的最高赞颂乃是:它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革命。自从任何一个聪明的和爱国的英国人试图反抗当权的政府以来,己有几代人过去了。在所有诚实的、善于思考的头脑中,有一种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与日俱增的信念,即影响宪法所需的每种改进都可在宪法本身找到。”

材料三  基佐比较了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认为英国革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在立宪君主制治下的英国,“内政、维护和平、财政、殖民、商业、议会制度的发展以及议会斗争已成为政府和社会舆论最为关心的事情”。因而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之后,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得以稳定长久地发展下去。基佐的论点曾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苏联在有关17世纪英国革命史的研宄中,将重点完全放到1640—1653年.在评价上把1688年的“光荣革命”当作微不足道的“政变”。

——摘编自《论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形势》

(1)结合材料一,基佐对英国革命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2)据材料二、三,分析麦考莱和基佐认为英国革命伟大和成功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