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下表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情况表
阶段 | 时间 | 人数 |
第一阶段 | 1950-1953年 | 1708名 |
第二阶段 | 1954-1956年 | 5853名 |
第三阶段 | 1957-1958年 | 1654名 |
第四阶段 | 1959-1965年 | 很少 |
A. 对外交流受到国家关系的影响
B. 苏联支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C. 派遣留学生是落实“一边倒”政策
D. 世界格局转换影响对外交流
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此协定达成直接相关的是
A. 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国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C.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中国实施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有学者评价某战役“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这次战役
A. 是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战役 B.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 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D. 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中共中央这一指示针对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平津战役
D. 淮海战役
蒋廷黻曾对近代列强在华取得的某项特权评价道:“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这项特权应该是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居住和租地权
D. 军舰“巡查贸易”权
1871年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立法机构,统率帝国军队;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据此说明此时的德意志帝国
A. 内阁首相全面控制国家军队
B. 正在努力构建民主共和制度
C. 立法机构掌握国家实际权力
D. 皇帝居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