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知
记述 | 出处 |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供给)公上” | 《汉书·杨恽传》 |
“庞公夫妻相敬如宾,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 《后汉书·逸民传》 |
“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秉耒把锄” | (东汉)王充《论衡》 |
A.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B.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D. 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1983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称:“今后日本作为国际国家应同经济力量相称地在政治方面也积极发言,并履行义务。”日本的这种追求
A. 改变了日本当时的国际地位
B. 促进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
C. 冲击了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
D.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演说中强调:“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否则欧洲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取得欧洲经济及军事的协调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这说明
A. 马歇尔计划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B. 一个统的欧洲符合美国利益
C. 美国通过创建北约以对抗苏联
D. 欧洲市场的形成威胁美国霸权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既没有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没有选择一些国家的一党制,而是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创立和发展了一种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成为世界政党制度中的一朵奇葩。这种制度下
A. 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
B. 坚持“轮流执政”的方针
C. 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 既有政协职能、又有人大职能
列宁曾指出:“凡是居民生活习惯特点或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其机构则用普遍、平等、秘密的投票方式来建立。”这可为我国下列哪一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借鉴
A. “一国两制”构想
B. 村民自治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经济特区制度
下表反映了下表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情况表
阶段 | 时间 | 人数 |
第一阶段 | 1950-1953年 | 1708名 |
第二阶段 | 1954-1956年 | 5853名 |
第三阶段 | 1957-1958年 | 1654名 |
第四阶段 | 1959-1965年 | 很少 |
A. 对外交流受到国家关系的影响
B. 苏联支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C. 派遣留学生是落实“一边倒”政策
D. 世界格局转换影响对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