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有载:(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有
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②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③当时已有铁犁牛耕
④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各层有各层的政权,所以我们可以说大夫和士也是握有政权的统治者的一部分。”这说明西周
A.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C. 统治权按范围分层次划分
D. 统治阶层维护所有人的利益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 礼节轻重决定地位的尊卑
B. 古人对丧葬的轻视
C. 丧葬制与礼乐制密切相关
D. 丧葬制违反宗法制
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概括材料中内藤湖南和徐中约各自的观点。并任选一种观点说明其分期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农思想和粮食安全观念始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反映了古人的粮食安全观。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还指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并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贾谊在《论积贮疏》中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也”。由此形成了对粮食生产尤为关注的良好传统,故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存量可以保证国家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最低的生活需求,但灾荒年份难以满足粮食需求,导致饥荒的发生和蔓延。
——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美国1933年《农业调整法》规定,联邦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给参加农产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为期10个月的短期贷款,到期时如果粮食市场价格高于贷款额,农民可将粮食出售然后偿还贷款及利息;如果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额,农民则不必归还贷款,而是将粮食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并且,对按政府计划减少播种面积的农民提供补贴。
在19745万公顷的广袤耕地之上,美国农业形成了产业发展商品化、生产分工专门化、生产方式高新技术化等特点,成为现代化大农业的样板。纵观美国农业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显然起到了关键作用。
——摘编自《美国是如何炼成“粮食帝国”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维护粮食安全举措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农业政策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入关前,凡军国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这种传统被继承了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或公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噶尔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以亲王、大臣充任。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三月,颁军机处印信。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波尔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在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