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陈独秀在《国庆纪念底价值》中说:“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虽是一定的轨道,然这轨道却不能够说必须要经过若干岁月才可以改变方向。西欧共和政治经过长久的岁月……现在的东方各国却和他们情形不同”。这一言论表明陈独秀
A. 倾慕欧美文明的渐进演化
B. 认识到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
C. 主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
D. 积极向往社会主义的理想
梁启超认为,“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此诚中国未常有之事,而实千古不可易之理也。”“兴绅权”不仅是中国“古法之最善者",而且是“今之西人,莫不如是”的善政良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绅”是指当时的资产阶级
B. 凸显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C. 他对西学思想进行了中国化
D. 维新派争取民众的支持
中国本土盛产亚棉,比较适合家庭手工纺粗纱。1892年湖北开始引进了美国棉花种子,因美棉更适合机械制纱,到1910年,湖北的美棉产量已高达484000担。据此可推知,美棉的大量种植
A. 进一步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B. 导致外国棉花的进口迅猛增长
C. 严重损害了中国农民的利益
D. 为手工棉纺业提供了丰富原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贸易部强调,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定的规章”,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英国政府试图与清政府建立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
B. 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英国放弃了领事裁判权
C. 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改变了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D. 英国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清政府以维护其在华利益
北宋儒者在硏读儒家经典时,改变了前代学者考据字音字义的研究重点,而着力于探求儒经的新意,以至“新义日增,旧说几废”。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宋代社会危机的日渐加深
B. 道教和佛教思想广为传播
C. 汉儒的纲常学说较为迂腐
D. 前人考据研究已比较完备
宋代的官、职、差遣(临时任用)分开授予,“官”是确定待遇的标准;“职”指职位,如“大学士”系而“差遣”则掌握实际事务权力。这样承担内外事可以不受官品和资历的限制。这一做法有助于
A. 明确官员的职责
B. 防止官员权力膨胀
C. 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 减少吏治腐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