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辞官“下海”者有12万人,不辞官却又投身工商业的人超过1000万。另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在经商。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街上遇到三个人,就有四个是老总。这一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 公私合营的展开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C.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北京送来的绿灯”是指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 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圳速度”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标志,更成为中国经济奇迹的典型例证。深圳正式成为经济特区开始于
A. 1979年
B. 1980年
C. 1984年
D. 1985年
“河西是个好地方,水库相连象珍珠。千里戈壁变良田,鱼米之乡花果园。石油似海铁成山,地下宝藏数不完,河西英雄志气昂,大搞工业劲冲天。河西英雄千百万,敢想敢说又敢干,天地都在手中掌,亩产定能上五千。”这是某一时期河西地区的口号,该史料
A. 真实地反映了河西地区的富饶 B. 反映人民参与农业合作社的热情
C. 体现了“大跃进”的“浮夸风” D. 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数据背后有历史。仔细阅读表格,下列选项中解释正确的是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
农林水利 | 轻工业 | 重工业 | 运输邮电 | 文教卫生 | 城市公用 | 其他 |
7.6 | 6.52 | 51.68 | 2 | 7.2 | 3.7 | 1.1 |
A. 为“三大改造”开始奠定了基础
B.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C.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D. 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工业化建设开始
1911年,上海拥有丝厂48家,丝车13738台;1914年增为56家,丝车14424台;1917年猛增为70家,丝车18386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 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扶持
D. 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