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A. 铁制工具
B. 曲辕犁
C. 风力水车
D. 石刀石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是英国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社会迅速发展转型,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出身高贵、温文尔雅、衣食无忧、教养良好等绅士理念逐渐弱化,边沁和穆勒提出的功利主义伦理道德观成为信条,形成所谓“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尚。
——据李增、龙瑞翠《英国“黄金时代”道德风尚之流变》
材料二 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囟,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1)分析材料一英国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含义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不同特点的成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1)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中,你能获取哪些有效信息?
(3)根据所学知识,列出两个民国初期民族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和著名的实业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治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Ⅱ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四大城市繁荣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据材料分析他的论据是什么?除此以外,你认为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某种前所未有的变动,这种变动具体是指什么?有何客观进步性?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 新大陆的发现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早期殖民扩张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17世纪中期,英荷三次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B.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C. 英国海军力量处于世界第一的地位
D. 殖民利益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