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鸦片战争后不断受到西医冲击。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A. 缘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B. 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
C. 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
D. 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
唐宋至明清,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据估计,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万-26.5万公斤。导致17世纪白银大幅流入的原因是
A. 世界市场已现雏形
B. 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C. 海禁政策已经废除
D. 货币制度发展需要
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朝的这一传统
A. 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
B. 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
C. 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
D. 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利
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当时政府
A. 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
B. 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
C. 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D. 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逐渐崩溃,“天”的权威也随之难以维持,“人”的地位日益突出。《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周易》也提到“天地之大德曰生”,《礼记》更明确提出“人”是“天地之心”。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
A. 天人合一意识尚未形成
B. 儒家思想反对神权主义
C. 王权与神权实现了分离
D. 已具有了人文主义精神
材料 许景澄于1845年出生于浙江嘉兴,原名葵身,字竹筠。1868年,他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其从政之初,正值洋务运动勃然兴起之时,许景澄广泛借鉴西方先进思想,提出“尔后国家大势必重邦交”主张,并果断放弃研习八股文,专治经世之学。在处理新疆帕米尔问题的过程中,许景澄深感中国的边疆地图十分匮乏,现有地图错漏百出,难以使用。例如清政府发来的电报中涉及的卡伦(边防哨所)方位,与现地查勘的位置居然无一符合,中国的地图上也没有明确标定出西部边疆的界限,使得外交斗争缺乏可靠的依据。在谈判期间,他又一次发挥了博闻好学的特点,广泛查阅历史资料,借鉴英、俄、法等外国地图,经过认真考订,汇编成《帕米尔说》《帕米尔图叙例》《西北边界地名考证》等。
——摘编自王残阳《许景澄:悲剧的晚清外交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许景澄外交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许景澄外交活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