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人“四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子》
A. 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B. 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
C. 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D. 与佛教思想相冲突
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
A.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
C.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
D. 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
A. 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 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
C. 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
D.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西汉文帝时,申公、韩婴皆以传《诗》被任命为博士;景帝时,胡母生、董仲舒以传《公羊春秋》被任命博士。由此可以推知汉初
A. 经学地位上升成为入仕之途
B. 品行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
C. 黄老之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D. 儒学逐步取得了独尊地位
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认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据此可知,三人都
A. 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B. 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
C. 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
D. 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荀子·儒效》中勾画了一条匹夫登庸的道路,即:“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 曰:其唯学乎!”这条道路
A. 为官僚政治实现提供途径 B. 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
C. 认为治国应实行礼法并施 D. 是对孔子正名思想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