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大吨位轮船在海上开始取代帆船……铁路网的建设,极大地降低了货物的运输费用,便利了国际间的贸易,使各国的国内市场逐渐汇合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商品的行销空间
——摘编自黄鲁成《国际贸易》
材料二 晚清社会男子服装呈现出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的景观。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
——摘编自孙燕京主编的《晚清遗影》
(1)与传统的轿子、马车等相比,轮船、火车和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有何进步之处?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交通运输工具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男子服饰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远离故土经商的人越来越多,需要把同乡人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于是,出现了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的商帮、会馆。一个商帮往往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他们的活动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试论我国封建社会商业行会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 1900年,清商务大臣盛宣怀提出:要“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手要端。”1904年,商部上奏清廷:“纵览东西诸国,交通互市,殆莫不以商战……至富强。而揆厥(揣摩)由来,实皆得力于商会。”成立商会能够“通商情、保商利。”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等文件,成为商会成立的法律依据。到1906年,我国各地已建立商会、商务总会110个,逐渐成为各地区商人的组织。
——摘自《商会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商人组织出现的原因,并说明这些商人组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成立商会的历史条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减省摇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情(懒惰者)皆尽力田亩,……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
——《明太祖宝训》
材料二 转入林子里来看时,却是一所大庄院,一周遭都是土墙,墙外却有二三百株大柳树,看那庄院,但见:……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正是:家有余粮鸡犬饱……”
——摘自《水浒传》第二回
材料三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费史》
材料四 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时所言:“官督商办……悦服众商,以为中土开此风气。”
——摘自《李鸿章传》
(1)材料一中“厚本抑末”中的“本”、“末“各指什么?据材料一,概括明太祖朱元璋的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个庄园的特点,这种“大庄园”出现在宋代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4)材料四中轮船招商局的开办,是否达到了“开风气”的目的?说说理由。
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
A. 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
B. 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
C. 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
D. 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俄罗斯历史上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该政策属于
A. 斯大林模式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箫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