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考核官吏的内容因职务而异,据《宋史·职官三》记载,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考核官吏的内容因职务而异,据《宋史·职官三》记载,以“七事”考核监司。七事为“一曰举官当否,二曰劝课农桑、增垦田畴,三曰户口增损,四曰兴利除害,五曰事失案察,六曰较正刑狱,七曰盗贼多寡”。以“四善”、“三最”考核守令。四善为“德义有闻、清谨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三最为“狱讼无冤、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屏除奸盗、人获安处、振恤困穷、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宋代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是治吏的重要工具之一,事关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不仅涉及到对其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和财经法纪的审计考核,而且还要做出评价,确定等级,作为对官吏赏罚任免升降的重要依据。

——《宋代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官吏考核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官吏考核的积极意义。

 

 

(1)考核内容因职务而不同;注重经济政绩和道德修养;考核标准相对客观而具体、易于衡量;将考核结果作为官吏升降任免的标准。 (2)有利于澄清吏治,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发展生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调动官员积极性,提高行政效率。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考核官吏的内容因职务而异”、“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是治吏的重要工具之一”、“不仅涉及到对其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和财经法纪的审计考核,而且还要做出评价,确定等级”即可从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结果等方面概括宋朝官吏考核的主要特点。 ﹙2﹚本题根据材料“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事关对人才的选拔任用……确定等级,作为对官吏赏罚任免升降的重要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澄清吏治、社会稳定、发展生产、财政收入、官员积极性等方面指出宋朝官吏考核的积极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四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况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A.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 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查看答案

《荀子》:“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 施行仁政

B. 礼法并施

C. 君民共治

D. 民轻君贵

 

查看答案

《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上、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

A. 具有重诗的社会风

B. 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

C. 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

D. 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是

A. 长篇小说创作进入繁荣阶段

B. 形体严整的文人画大量涌现

C. 能够歌唱的词成为文学主流形式

D. 民众喜闻乐见的京剧在城乡演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